2023-03-21 08:38:44 | 帮帮网
如何看待抖音这个APP,比优酷有什么优势?如何看待老漂族?16日,继自主招生考试之后,我省各高校开展的另一种人才选拔方式综合评价录取开考。
与自主招生侧重于学科特长不同,综合评价录取选拔的是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记者在面试现场发现,考题不拘于学科知识,贴近生活,不乏一些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热点问题,在短时间内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辨能力。
感受小生活观照大社会
生活中有哪些电磁波?举例说明长波、短波各有哪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考场外,来自江苏省盐城中学的理科考生小戚从容走出考场,她告诉记者,相对于专业问题,老师们更关注考生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让小戚开始有点蒙,好在平时她经常看资讯,我看到了其他报道,青蒿素除了治疗疟疾,还有其他方面的应用,我觉得从传统药材中寻找治疗现代疾病的一些途径,也是一个启发。
如果埋头读书不问世事,你可能只了解北漂或上漂。报考南大经济管理试验班的小王同学则被问到怎么看待老漂族现象?所谓老漂族,是指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孙辈,来到儿女所在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小王说,这道题考查我们对社会的关注以及思维方式,我主要从子女、社区管理等层面来回答。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录取面试现场,南京金陵中学女生小康笑眯眯地告诉记者,除了考到《论语》中和而不同的意义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还考到对《黄帝内经》一段话的理解。我对中医药学比较感兴趣,读过《黄帝内经》,所以自我感觉表现不错。
给学生思辨和表达空间
考题答案也许并不是唯一的,而考生在面试中所体现的综合素质更为校方所看重。南京中医药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测试命题组组长汪悦教授告诉记者,面试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等综合素质。
团队力量和个人素质哪样更重要?你怎么看待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作用?南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考题均为开放性考题。南林大学生工作处处长董博表示,学校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
面对问题怎么看待数字鸿沟,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的文科考生小费表示,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一部分人拥有电脑网络等技术,更早了解和使用科技产品。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新的数字鸿沟已经出现,一些家庭会很严格地监控孩子使用网络的情况,而另一些家庭则会任由孩子沉迷网络。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惠及各个社会群体是一个重要社会议题。
报考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小吴则被问到在有生之年,如何将一个活物送到一千光年之外?小吴表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书本上无迹可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学会思考最关键。
品牌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增加
在今年的综合评价录取中,高校纷纷取消将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的依据,代之以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为主。因此,不少高校的初审通过人数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高校给出的录取计划数却有所增加。
今年我校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较去年增加10%。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招办主任孟亚平介绍,该校综合评价录取的均为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
今年南大综合评价录取的招生总计划由去年的120人增至150人,高考成绩占60%,其他则根据综合评价成绩、选测科目成绩等。与自主招生相区别,南大综合评价录取的专业中,文科有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社会科学试验班三类,理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试验班(大理科班)、理科试验班(数理科学类)、理科试验班(化学与生命科学类)、经济管理试验班以及今年新增的专业人工智能类。
今年南京林业大学综合评价录取计划招生不超过300人。今年通过综合评价的入选考生,优惠政策分数的门槛比往年提高10分。分数线的提高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也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够理性对待综合评价这样一个特殊的招生形式。 董博表示。
江苏高考改革方案“3+1+2”模式。考试科目包括3科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科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历史或物理)、2科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生高考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150分;首选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100分;再选科目以等级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100分。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新高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其中,考生应从物理、历史中首选1门,从另外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再选2门,即“3+1+2”模式。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成绩构成方面,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选1)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分。
考虑未来填报的专业跟大学。新高考之前,很多学生都是高考完了之后再想填报的专业跟大学。实行新高考之后,高中生把这种考虑提前到了高一。因为很多专业跟大学对学生高中所学科目有要求。比如学医的同学高中需要学习生物,学历史的同学高中需要学习历史。所以,同学们选科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未来填报的专业跟大学。
高中的科目有很多,每个学生适合的科目组合是不同的。高中生选科不仅是单纯的选科,它还会影响很多事情。所以,高一学生选对科目很重要。
目前本科专业目录中,学科门类共有12个(不含军事学),根据统计,考生报考人文社科类(包括哲学、经济、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门类)以及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下的专业,大部分专业不限选科,考生选择任何科目都可报考。因此纯文科组合(政史地),如果不是因为成绩非常高的话,应是最不建议选择的组合。因为这种组合对比其他组合可报专业面是最窄的。
帮帮网江苏:高校“综合评价”开考紧扣生活考查思辨如何看待抖音这个APP,比优酷有什么优势?如何看待老漂族?16日,继自主招生考试之后,我省各高校开展的另一种人才选拔方式综合评价录取开考。与自主招生侧重于学科特长不同,综合评价录取选拔的是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记者在面试现场发现,考题不拘于学科知识,贴近生活,不乏一些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热点问题,在短时间内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辨能力。感受小生活观照
江苏:高校“综合评价”开考紧扣生活考查思辨如何看待抖音这个APP,比优酷有什么优势?如何看待老漂族?16日,继自主招生考试之后,我省各高校开展的另一种人才选拔方式综合评价录取开考。与自主招生侧重于学科特长不同,综合评价录取选拔的是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记者在面试现场发现,考题不拘于学科知识,贴近生活,不乏一些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热点问题,在短时间内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辨能力。感受小生活观照
2024年江苏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什么改革模式2024年江苏高考改革“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2024江苏高考改革方案2024江苏高考改革继续实行“3+1+2”模式。据介绍,“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
最新!武汉大学:江苏文科第一考生符合学校录取条件连日来,江苏淮安考生白湘菱受到关注。白湘菱高考语数外三科总分430分,为江苏省文科最高分,但因选修的历史科目得了B+而无缘清北等高校。7月30日,负责接听武汉大学本科招生办热线电话的工作人员就白湘菱的情况表示,只要她的选修科目成绩为AB+及以上,就符合武汉大学的录取条件。我们的要求是AB+,这是按照招生简章来的。根据校方公布的《武汉大学全日
2020年江苏普通高校录取批次和时间安排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录取批次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文科类、理科类  提前录取本科院校,8月8日-12日录取;  第一批本科院校,8月15日-19日录取;  第二批本科院校,8月21日-25日录取;  高职(专科)院
2023江苏高考新政策是什么有哪些内容江苏省新高考政策中,选科实行“3+1+2”模式,选科时间一般是在高一下至高二上,部分学校在高一上学期期末完成选科。3:所有学生必考语文、数学、外,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总分。1:江苏省自主命题,学生需要在物理和历史中任意选择一门,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总分。2:江苏省自主命题。在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4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科目,以等级赋分后纳入高考总成绩。2023
重启师范教育!江苏这三所综合性大学为何相继成立师范学院?交汇点讯今年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等省内高校成立师范学院以后,南京大学日前也宣布,成立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就在10多年前,去师范化是一股潮流。如今综合性大学纷纷成立师范学院,重启师范教育,成为又一种趋势。师范教育是各类教育的基础。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
2021年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时间2021年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2021年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时间2021年江苏高考时间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9日。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具体考试安排为:统一高考考试科目的考试安排以教育部统一公布的安排为准,如有
2023-08-03 03:36:07
2023-04-06 11:02:29
2023-06-13 12:25:02
2023-06-12 09:20:42
2023-05-25 19:00:22
2023-05-25 03:54:55